油葡萄(山桐子)全产业链专家

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 (2013-2020年)

《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规划》.png

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林具有生态和经济双重属性,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身,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对改善生态和民生、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优化居民膳食结构、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增加森林资源、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为目标,深化改革,依靠科技,加大扶持,经济林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上看,经济林发展基础十分薄弱,产业化水平仍然偏低。尤其在发展布局上存在重点不够突出,结构不尽合理,优势不够明显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引导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尽快出台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增收、就业、脱贫、致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必须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现代林业发展战略,将改善山区、林区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经济林。为充分发挥经济林对改善生态和民生的重要作用,综合考虑我国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市场潜力和与国计民生的关联程度,首批选择木本油料、木本粮食、特色鲜果、木本药材、木本调料五大类中30个优势特色经济林树种,进行科学布局,重点引导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经济林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主要成就

    新世纪以来,林业进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发展经济林对促进山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经济林发展的政策。在国家扶持政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市场作用的驱动下,经济林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深入实施,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稳步提高,产值大幅增长。新造经济林连续多年以百万公顷的速度增长,占新增造林面积比重达到20%,并呈继续增长趋势。目前,全国已建成经济林良种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库、苗圃)4273处,年提供苗木50亿株,基本满足经济林的发展需求。截至2012年底,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达3560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18.2%,经济林产品年产量达到1.42亿吨,与“十五”末相比,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38%、54%,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产值2012年达到7752亿元,占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的56.4%,与“十五”末相比增加2.4倍。主要特色干鲜果品产品年出口额3.2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60%,继续保持着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产业带动与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经济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带动了下游产业的发展,产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国经济林果品加工、贮藏企业2万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900多家,年加工量1600万吨,贮藏保鲜量1200万吨,年加工储藏产值突破1600亿元,比2005年增长近两倍;以经济林为依托的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和节庆活动蓬勃兴起,有力促进了农村特别是山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截至2012年,经济林产业产值已超过1万亿元,对林业产业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同时,新造经济林大部分为生态、经济兼容性树种,且适合在山区、丘陵和干旱贫瘠地区生长,在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沙治沙、固碳释氧、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功效十分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新造的经济林,近1/5是在宜林荒山、荒坡上种植的,累计增加有林地面积120万公顷,提高森林覆盖率约0.1个百分点。

    ——经济林发展的优势特色更加突出。近年来,各地按照国家确定的主体功能定位,紧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注重树种、品种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树种和优良品种。通过良种选育,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扩大基地化生产,实施示范带动,有力促进了品种优化和品质提升,初步形成了优势特色经济林的发展格局。截至2012年,全国木本油料、木本粮食、特色鲜果、木本药材、木本调香料等5大类中的30个优势特色经济林树种种植面积达1673万公顷,产品年产量1550万吨,产品种植与采集产值2100亿元,与“十五”末相比,面积增长15.6%,产量增长84.3%,产值翻了一番。发展速度和比较效益均高于一般经济林,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十一五”期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先后新建名特优经济林示范基地597个,使30多个木本粮油和名特优品种得到很好示范推广。油茶、核桃、板栗在育苗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枣的发展注重了鲜食品种的扩大栽培,主要木本粮油树种基本实现品种化栽培和基地化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木本粮油集中产区和鲜明区域特点的特色产品产业带。目前,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达到421个。优势特色经济林栽培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的有5个省(区、市),产值超过100亿元有8个省(区、市)。优势特色经济林产品涌现出一批全国性的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

    ——山区经济和农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目前我国从事经济林种植的农业人口约为1.8亿,人均来自于经济林种植的收入约为5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左右。而根据全国林业重点省区的调查统计,其中从事优势特色经济林种植的农业人口约为1亿,农民种植优势特色经济林年人均收入达到12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在一些生产油茶、核桃、枣等木本粮油的山区大县,农民来自于优势特色经济林种植的收入比例达到60%以上。农民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不仅绿化了荒山,改善了生态,而且增加了收入,探索出一条“不下山也能生活,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生态就业门路。

    总结近年来经济林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扶持,政府积极引导。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好的扶持政策,制订了一些相应的规划,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了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坚持科技先行,示范带动。注重发挥科技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优先建设的一批种苗繁育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为发展优势特色品种,打造名特优产品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三是改革激发活力,创新发展机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各地在体制、机制和经营模式上大胆创新,实现了多元化发展,逐步走上“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的生态经济良性发展轨道。

    (二)存在问题

    ——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林发展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布局,结构性矛盾突出,特色优势不够明显。部分地区贯彻适地适树原则不力,在树种的选择上盲目引种栽培,优势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少;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呈现趋同化态势,名特优所占比重较小,缺乏特色竞争优势,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部分大宗产品成熟期集中上市,出现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导致价格下降、出售困难。苗木市场比较混乱,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经济林生产仍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经济林实施集约经营的面积只占42.4%,大部分还处于粗放经营和疏于管理状态,需要抚育和更新改造的经济林占有较大比重。基地建设水平不高,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机械化率低,抗灾减灾能力较差,综合产出能力不强。品种改良与丰产栽培技术应用不足,部分品种老化,品质退化,个别地区病虫害存在扩大趋势。良种选育推广工作相对滞后,良种不得良法,推广应用面较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术培训。

    ——产业化水平亟待提升。经济林产品整体上处于简单利用和初加工水平,全国平均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12%,储藏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0%。由于缺少产品的系列开发和深度加工利用,产品附加值低,整体效益不高,加上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技术较为落后,商品化处理程度偏低,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竞争力明显不足。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国有干鲜果品交易市场1549个,但经济林产品年交易额仅561亿元。经济林产品大多还停留在自产自销和客户上门收购阶段,全国性专业经济林产品交易市场很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严重偏低。由于不能实现产销衔接,加上缺乏辐射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和营销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发展相对滞后,产品流通、市场信息、专业化技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县、乡两级技术服务力量薄弱,制约了经济林产业的健康发展。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适宜经济林发展的地区大多处在偏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很少惠及到经济林种植户和林业专业合作社。经济林产业发展中的设施改善、品种改良、基地建设和加工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难以得到尽快提高。

    (三)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均收入翻番的奋斗目标,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为新时期林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经济林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切实转变经济林发展方式,妥善应对市场需求刚性增长、水土和劳动力等资源约束日趋紧张及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等不利因素的挑战,加速推进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实现小康做出积极贡献,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对经济林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发展方向上,由传统的自然资源开发向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利用和绿色发展转变。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环境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与病虫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与食品安全备受社会关注。发展经济林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危害人的健康为代价,要以资源保护和可再生资源培育为基础,兼顾生态和社会效益,注重保护、培育和综合利用相互促进和协调推进,坚持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

    ——在生产方式上,家庭分散经营、粗放管理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经营转变。着力克服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的制约瓶颈,采用标准化的作业方式,规范生产加工行为,实行相对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种植经营大户、家庭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经济林发展的组织化水平。

    ——在产品结构上,注重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深加工、多功能、特色化方向转变。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推进经济林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重点开发涉及国家粮油安全,保障基本供应的优势产品,市场对路且发展潜力大的名特优产品,以及依托特色经济林资源开展的生态观光和乡村旅游度假等,丰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相对耕地而言,我国林地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经济林的空间广阔,科技提升和深加工的潜力巨大。

    ——在经营模式上,由单一数量扩张向提高林地的综合产出效益转变。积极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依据资源、市场条件和经济林生产特点,倡导采用大基地小农户、大园区小业主、大区域小规模的发展模式,合理确定种植和经营规模,实现大市场与小生产的有效对接。积极推广合理间作、循环利用等复合经营模式,实现以短养长,优势互补。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林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二、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的战略意义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山区和林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人口占全国的56%,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民生问题更为突出。全面实现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山区和贫困地区。由于资源分布和地理条件,种植经济林成为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经济林产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能吸收大量的劳动力,是山区就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充分挖掘山区资源潜力,优化经济林培育布局,在适宜区域发展适宜的经济林品种,是活跃山区经济、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对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二)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需要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粮油供需矛盾突出。当前受耕地资源、市场比较优势等因素制约,我国食用植物油主要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达65%,已成为全球最大进口国。以油茶、核桃等为代表的木本油料,其果实含油量和营养价值高,种植区域主要在山区,不与传统的粮油生产争地,开发利用及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我国现有4400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和沙荒地,如果能拿出其中的1000万公顷用来种植木本油料作物,即可年提供500万吨优质木本油料食用油,节约耕地和替代进口的作用显著,对有效缓解我国粮油安全压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促进资源绿色增长、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加强生态资源培育和保护,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经济林是森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结合最为紧密的林种,发展经济林能有效增强生态产品的产出功能,不仅直接为当地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能够产生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丰富生物多样性等良好的生态效益,为生态建设、森林旅游和生态文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和重点区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中,种植和发展经济林一直深受当地农民群众欢迎,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综合效益越发显现,发展经济林已成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协调推进的重要载体。

    (四)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巩固发展成果的需要

我国全面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农民利用分得的林地经营权,选择种植市场看好、综合效益较高的经济林,已经成为山区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各地的成功实践表明,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是实现“经济得发展,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必然选择。适应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切实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选择权和经营自主权,是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巩固改革发展已取得的成果的必然要求,对深入推进林业各项改革,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推动现代林业全面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五)优化饮食消费结构、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经济林产品种类多,涉及木本油料、木本粮食(干果)、鲜果、饮料、调料、森林食品、药材和工业原料等八大类,千余个品种,大部分为居民生活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以核桃、油茶、油橄榄、板栗、大枣为代表的木本粮油类产品,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既是很好的粮油代用品,又是极好的营养保健食品,对某些疾病有预防和治疗功效。木本药材和调香料是我国特有或珍稀的宝贵资源,不仅为居民防病治病和日常生活所需,而且具有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对于满足我国居民饮食的多样化需求,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的总体思路

    (一)规划范围

    按照“突出特色,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分步实施,重点扶持”的基本思路,综合考虑适合在山区、丘陵区以及其他宜林荒地、荒滩种植,兼顾生态效益突出,优势特色突出且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在国际市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或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大,对拉动地方经济、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有典型促进作用等主要选择条件,近期从5大类经济林中的近千个树种中选择30个重点优势特色树种,列入规划范围,优先规划布局,重点予以扶持。

    (二)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调结构、转方式,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栽培品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和经营产业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强宏观引导,实施政策倾斜,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重点培育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区,为维护国家生态和粮油安全,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做出积极贡献。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政府积极扶持。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取胜,促进优势产品提质增效。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施扶优扶强战略,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广阔,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通过示范引导和培育市场做好服务,激励农民参与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实现增收致富。

    2.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发展。

    按照适地适树、比较优势、适度规模的要求,综合考虑水、土、气等自然资源条件和资金、市场、技术等环境因素,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突出特色发展,强化科技引领作用。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优质、丰产、高效为目的,采取改造与新建相结合、面上发展与示范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优势产区,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

    3.坚持统筹兼顾,产业整体开发。

    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前提,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经济林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重点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林)场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着力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加速构建现代经济林产业体系。立足产业整体开发,打造名牌,延长产业链条,构建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4.坚持创新机制,社会广泛参与。

    建立保障特色经济林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整合财政投入,优化资金和信贷投放结构,加大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林业在重点工程、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林木良种补贴、森林保险和对重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

    (四)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8年的努力,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健全、效益良好的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格局,实现优势特色产品供给、粮油安全保障、富民增收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重点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30个树种构成的优势特色经济林,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竞争力强、国际知名的优势产区,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重点县,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示范基地。

    ——产品供给能力。到2020年,优势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2480万公顷,增长49%,产品年产量达到3650万吨,增长1.4倍。其中,油茶、核桃、枣、板栗、仁用杏(山杏)等为主的木本粮油经济林面积增长60%,产量增加4倍。

    ——质量安全水平。到2020年,优势特色经济林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抗逆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基地面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以上,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优质产品率达到80%以上。优势特色经济林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全程监管能力不断加强,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知名度稳步提高。

    ——产业综合实力。到2020年,优势特色经济林第一产业年产值6000亿元,增加1.8倍;果品加工比例达到30%,产品贮藏保鲜比例达到35%。优势特色经济林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产业加工规模化、集群化水平显著提升。

    ——富民增收效果。到2020年,累计提供就业机会50亿工日,规划区内农民来自优势特色经济林年收入达到3000元,增长1.5倍。

    ——粮油安全保障能力。到2020年,木本油料年产量达1100万吨,占国内油料产量的比重由6%提升到10%;木本粮食年产量达1350万吨。木本粮油折算节约耕地面积约615万公顷。

    (五)总体布局

    依据《中国林业发展区划》,综合考虑自然立地条件、资源分布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合理区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要求,着重培育五大优势特色经济林片区:东北中温亚寒带片区、西北大陆性温带片区、华北黄河中下游暖温带片区、南方丘陵山地亚热带片区和西南高原季风性亚热带片区。

    1.东北中温亚寒带片区

    范围东起长白山,西至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沙地,南接燕山山脉,北以大小兴安岭为界。区内以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为主体,山地、沙地、林地资源丰富。行政范围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4个省(自治区)。气候为湿润型温带气候,年降水量由东向西自1000毫米降到400毫米,年均温-4~6℃,无霜期100~160天,生长期短。适宜栽植的主要经济林有仁用杏(山杏、大杏扁)、果用红松、榛子、秋子梨、树莓、蓝莓、山葡萄、东北红豆杉、北五味子、刺五加、食用菌、山野菜等。该区重点发展仁用杏(山杏、大杏扁)、榛子、果用红松、蓝莓和沙棘等优势特色经济林。

    2.西北大陆性温带片区

    范围东起浑善达克沙地,西至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国境线,南到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六盘山及长城沿线,北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行政范围涉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5个省(自治区)。本区地处我国西北部,地域辽阔,地貌呈以山地、盆地、丘陵、平原和风沙地貌相间分布的复杂格局,沙漠戈壁沙地所占比重大。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多风沙,由东向西年均降水量从400毫米锐减到200毫米以下;气温相差大,年均气温2~12℃,而塔里木盆地一些地方和吐鲁番盆地、银川盆地属暖温带气候。农业林业依靠高山的雪水和大河水灌溉,并形成荒漠中分散的绿洲,古老的绿洲农业又孕育了瓜果之乡的美称。适宜栽植的主要经济林有核桃、枣、仁用杏(山杏、大杏扁)、扁桃、阿月浑子、巴旦木、文冠果、葡萄、梨、苹果、杏、石榴、无花果、枸杞、沙棘、沙枣等。该区重点发展核桃、枣、仁用杏(山杏、大杏扁)、杏、石榴、枸杞、沙棘等优势特色经济林。

    3.华北黄河中下游暖温带片区

    范围东起渤海、黄海的海岸线,西至陇东山地,南达秦岭、伏牛山、淮河及苏北灌溉总渠,北至长城以南地区。行政范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辽宁、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甘肃、宁夏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包括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燕山山脉、太行山、吕梁山、秦岭北坡、六盘山等地貌单元,自然条件多样。气候属暖温带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400~950毫米,年均温度8~14℃。适宜栽植的主要经济林有核桃、枣、板栗、仁用杏(山杏、大杏扁)、柿、银杏、榛子、苹果、梨、桃、葡萄、猕猴桃、樱桃、石榴、山楂、杏、桑、无花果、花椒、杜仲、金银花、灯台树、长柄扁桃、油用牡丹、白檀、麻栎、文冠果等。该区重点发展核桃、枣、板栗、仁用杏(山杏、大杏扁)、柿、银杏、榛子、花椒、杜仲、金银花、杏、石榴、樱桃、猕猴桃、山楂、长柄扁桃、油用牡丹等优势特色经济林。

    4.南方丘陵山地亚热带片区

    范围东起黄海海岸线,西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东南部相邻,南部以南岭南坡山麓、两广中部和福建东南沿海为界,北至秦岭山脊、伏牛山主脉南侧、淮河流域。行政范围涉及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四川、重庆、湖北、浙江、贵州、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广西、广东等16个省(自治区)。本区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和山地皆有,北部和中部的地貌单元为秦岭、淮阳山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和江南丘陵、东部沿海丘陵。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无霜期250~350天,年降水量一般高于1000毫米。适宜栽植的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核桃、油桐、乌桕、柑橘、梨、杨梅、枇杷、荔枝、猕猴桃、板栗、柿、银杏、油橄榄、茶、竹笋、花椒、八角、肉桂、杜仲、厚朴、黄檗、山茱萸、金银花、灯台树、盐肤木、漆、山桐子等。该区重点发展油茶、核桃、油桐、油橄榄、板栗、柿、银杏、花椒、八角、厚朴、杜仲、金银花、杨梅、猕猴桃、香榧、山桐子等优势特色经济林。

    5.西南高原季风性亚热带片区

    范围包括我国的云贵高原及青藏高原东部。行政范围涉及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甘肃、青海6个省(自治区)。本区属典型的山原地貌,地势由西向北向东南呈阶梯下降,垂直地带发育明显。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18℃,年均降水量在400~1100毫米左右,水热资源丰富。但受错综复杂的高原地形和海拔悬殊的影响,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类型多样。适宜栽植的主要经济林有核桃、板栗、油橄榄、花椒、草果、澳洲坚果、茶、红豆杉、灯台树、山苍子、黄檀、竹笋和食用菌等。该区重点发展核桃、油橄榄、板栗、花椒、澳洲坚果等优势特色经济林。

    四、优势区域布局和重点任务

    (一)确定优势区域的主要依据

    1.资源条件良好。自然条件适宜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具有生产传统、生产基础和技术条件。

    2.生产规模较大。能够集中连片种植,商品率较高,商品总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份额。

    3.市场区位优越。市场目标明确,流通渠道畅通,运销便捷,对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

    4.产业化基础强。具有较好的科研、生产、人才、技术、市场服务等方面基础条件,有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具备创建知名品牌的基础。

    5.发展环境较佳。当地政府重视,有广泛群众基础,具有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优势区域布局及发展方向

    1.优势经济林

    (1)油茶。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粮油树种,目前栽培面积310万公顷,占木本粮油面积23.7%。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其中,种植面积大于10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在5~10万亩的县(市、区)有97个,种植面积在1~5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小于1万亩的县(市、区)有261个。

    主攻方向: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实施分区建设,优先发展核心区;加快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加大改造现有低产林力度,加快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稳妥推进;积极开展油茶产业发展相关课题研究,重点加强良种选育、低产林改造、丰产栽培技术、油茶提取及深加工技术等研究;扶持龙头企业,打造油茶市场知名品牌,推进产业化进程;加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力度,提高主产区农民科技素质和专业技能。

    区域布局:油茶的适宜栽培区主要为南方丘陵山地亚热带片区。按照优势区域确定的主要依据,本次规划确定湘赣浙闽低山丘陵区为油茶的核心发展区,桂粤闽南低山丘陵区、滇东南桂西高原山地坝区、川东盆地区、贵州高原区、滇北川南高原区、鄂南地区为油茶的积极发展区。在14个省(市、区)发展200个重点基地县,详见附表4-1。

发展目标:到2020年,优势区油茶面积稳定在380万公顷以上,占全国的75%以上;年产量达410万吨,占全国的80%以上。

    (2)核桃。核桃是我国典型的木本粮油树种,目前栽培面积380万公顷,占木本粮油面积29.0%。近年来,我国核桃产量和国内市场价格连续持续增长,呈现供需两旺的局势。

    主攻方向:加大对现有低产劣质实生核桃资源林的改劣换优力度,筛选推广薄壳、质感好、含油率高的主栽品种,特别是选用抗旱、抗寒、避晚霜品种以及油用和鲜食核桃品种;推行核桃园土、肥、水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加大嫁接繁殖和大树改接换优的比重;提高机械方式采收效率和采后处理核桃仁水平,强化核桃坚果晾晒、烘干、分级等商品化处理技术和贮存技术,扩大综合加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区域布局:核桃适宜栽培区包括西北大陆性温带片区、华北黄河中下游暖温带片区、南方丘陵山地亚热带片区和西南高原季风性亚热带片区4个区。按照优势区域确定的主要依据,本次规划确定上述四个片区中的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区域,秦巴山区,大别山区,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西缘等为核桃的核心产区,鲁东山区、长江中游地区、燕山东部等区域为核桃的积极发展区。在核心发展区和积极发展区中的18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288个重点基地县。详见附表4-2。

    发展目标:到2020年,优势区核桃面积稳定在520万公顷以上,占全国的70%以上;年产量达到850万吨,占全国的85%左右。

    (3)板栗。板栗是我国传统的木本粮油树种,号称铁杆庄稼。目前栽培面积187万公顷,占木本粮油面积14.2%。产量低、优质品种少、价格不稳是影响我国板栗生产的主要问题。

    主攻方向:选育早熟品种、高光效、高品质及加工专用新品种,推广良种化,优化区域布局;示范推广高光效树体控制技术、提高雌花比例技术、叶分析指导施肥技术、低产栗树改造技术、环境友好型病虫草综合管理技术等;推进板栗产品综合深加工,重点解决板栗的贮藏保鲜与加工难题,提高深加工产品附加值。

    区域布局:板栗适宜栽培区包括华北黄河中下游暖温带片区、南方丘陵山地亚热带片区和西南高原季风性亚热带片区3个区。按照优势区域确定的主要依据,本次规划确定上述三个片区中的燕山山区、沂蒙山区、秦岭山区、伏牛山区、大别山区为板栗的核心产区,其他地区为积极发展区。在核心产区和积极发展区中的18个省(市、区)发展125个重点基地县。详见表4-3。

    发展目标:到2020年,优势区板栗面积稳定在130万公顷以上,占全国的60%以上;年产量达到230万吨,占全国的70%以上。

    (4)。枣是我国传统的木本粮油树种,目前栽培面积136万公顷,占木本粮油面积10.4%,占世界栽培面积的98%左右。当前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在我国传统枣产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基本保持稳定的同时,新疆、甘肃等西北产区和湖南等南方产区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二是在干制枣生产基本保持稳定的同时,鲜食枣生产呈现增加趋势。

    主攻方向:加强品种选育工作,培育不同成熟期的制干、鲜食及加工专用新品种,搞好新品种的区域化试验;传统枣产区重点攻关研究提高品质、防止裂果、控制病害的关键栽培技术;加强鲜食枣采后贮藏、保鲜等技术研究和推广,研发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

    区域布局:枣的适宜栽培区包括西北大陆性温带片区和华北黄河中下游暖温带片区2个区。按照优势区域确定的主要依据,本次规划确定上述两个片区中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含河北省南部)和新疆天山以南地区为枣的核心产区,其他地区为积极发展区。在核心产区和积极发展区中的12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113个重点基地县。详见附表4-4。

    发展目标:到2020年,优势区枣面积稳定在140万公顷以上,占全国的75%以上;年产量达到330万吨,占全国的80%以上。

    (5)仁用杏(山杏、大杏扁)。仁用杏(山杏、大杏扁)是我国特有的木本粮油树种,果仁既可鲜食,又可榨油,果壳又能深度利用。目前栽培面积172万公顷,占木本粮油面积13.1%。仁用杏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的高寒、干旱山区。其中大杏扁(甜杏仁)是我国独有的仁用杏资源,近些年来通过品种改良,资源规模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主攻方向:加强品质改良,选育薄壳、抗晚霜能力强的新品种;建立优良苗木繁育体系,积极繁育和推广无病毒苗木;调整品种结构,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强化丰产稳产技术;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加强果壳的深度加工加工利用,完善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区域布局:仁用杏(山杏、大杏扁)适生范围包括东北中温亚寒带片区和西北大陆性温带片区2个区。按照优势区域确定的主要依据,本次规划确定上述两个片区中的长城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科尔沁沙地以西、毛乌素沙地以东的区域,以及新疆南部区域为仁用杏(山杏、大杏扁)的核心发展区,其余地区为积极发展区。在核心发展区和积极发展区中的9个省(市、区)发展78个重点基地县。详见表4-5。

    发展目标:到2020年,优势区仁用杏(山杏、大杏扁)面积稳定在220万公顷以上,占全国的95%以上;年产量达到95万吨,占全国的95%以上。

    2.特色经济林

    (1)木本油料类

    特色木本油料包括食用和工业用两类。其中可供食用的大多是高端膳食油,因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疗效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工业用木本油料是生物质能源和化工原料的重要来源,在市场和新兴产业的拉动下,木本油料近年来呈现出面积和产量双增长的趋势,经济效益良好。但存在适生区域窄、规模小、产量低、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等问题,需积极探索扩大适生区,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规划期内重点发展油橄榄、长柄扁桃、油用牡丹、油桐和山桐子5种特色木本油料经济林。

    主攻方向:一是品种良种化。油橄榄、油用牡丹在引种筛选的基础上,通过杂交等方式尽快培育本土品种;长柄扁桃目前还是资源状态,需要筛选和培育新品种;油桐和山桐子重点选育高出油率品种,扩大人工种植规模。二是提高产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三是解决低温压榨提高出油率问题,实现饼渣的综合利用。

    区域布局:

    ——油橄榄:适宜区主要包括以甘肃武都为中心的白龙江低山河谷区、以四川西昌为中心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季冷凉地带)、长江三峡低山河谷区三部分。规划在四川、甘肃2省发展7个重点基地县。

    ——长柄扁桃:广泛分布于陕西北部及内蒙古沙地,是防治沙漠化的先锋树种,规划在陕西省发展10个重点基地县。

    ——油用牡丹: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和河南等省(区),规划在山东、河南2省发展8个重点基地县。

    ——油桐: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规划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4省发展14个重点基地县。

    ——山桐子:是适应性强的速生树种,种子含油率高,可替代桐油,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山地。规划在陕西和四川2省发展10个重点基地县。

    (2)木本粮食类

    特色木本粮食大多是我国特有的树种资源,其产品具有特殊营养和医疗保健作用而成为高端新型食品,市场前景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规划期内重点发展柿、银杏、榛子、香榧、果用红松、澳洲坚果等6种特色木本粮食经济林。

    主攻方向:目标定向育种,培育高产、优质、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新品种;建立优良苗木繁育体系,实现良种、壮苗;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并采用不同树种特殊要求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水平;开展深加工和有效成分提取利用,研发新产品。

区域布局:

    ——柿:适生范围东起辽宁的大连,向西南入山海关,沿长城西行至山西的吕梁山,经陕西宜川,甘肃的天水,沿四川的岷江南下,向西到小金,沿大雪山南下,入云南后顺元江而下到我国的南界。以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5省最多,栽培面积占全国的80%~90%。规划在北京、河北、山西等7个省(区)发展11个重点基地县。

    ——银杏:分布范围北起辽宁省沈阳,南到广东省广州,东至台湾省南投,西抵西藏昌都地区。规划在江苏、山东2省发展5个重点基地县。

    ——榛子:主要包括北部栽培区、中部栽培区、南部栽培区和干旱温带栽培区4个适宜栽培区。规划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发展12个重点基地县。

    ——香榧: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等省份的山区。规划在浙江省发展5个重点基地县。

    ——果用红松:我国红松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完达山和小兴安岭。规划在吉林、黑龙江2省发展30个重点基地县。

    ——澳洲坚果:在我国华南七省(区)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云南。规划在云南省发展4个重点基地县。

    (3)特色杂果

    特色杂果市场竞争优势显著,国内外需求增量大,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发展迅速,栽培面积、生产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不断增加,部分产品供不应求。但同时也存在着品种退化,品质下降,上市过于集中,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规划期内重点发展杏、山楂、石榴、猕猴桃、樱桃、杨梅、蓝莓等7种特色杂果经济林。

    主攻方向:加强品种改良。传统的杏、山楂和石榴选育适于加工和鲜食的专用品种,猕猴桃、樱桃、杨梅和蓝莓重点选育耐贮藏新品种。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种植和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适度发展樱桃、杨梅和蓝莓等适于城郊观光采摘的果园建设。建立特色浆果的低温物流体系,实现生产销售一体化。开发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

    区域布局:

    ——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规划在河北、山东、河南、新疆、宁夏6个省(区)发展13个重点基地县。

    ——杨梅:原产中国东南各省和云贵高原,现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各省。规划在浙江、湖南和贵州3省发展11个重点基地县。

    ——猕猴桃: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浙江和贵州较多。规划在陕西、河南、四川等5省发展9个重点基地县。

    ——蓝莓:主要分布在我国大、小兴安岭林区,尤其是大兴安岭中部。近年来山东省产业化种植面积最大。规划在黑龙江、山东2个省发展10个重点基地县。

    ——樱桃: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和陕西等省。规划在河南、山东、河北等6省发展16个重点基地县。

    ——山楂: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暖温带地区。规划在山东、山西、河北、辽宁4省发展6个重点基地县。

    ——石榴:我国从南到北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和安徽等省。规划在陕西、安徽、山东3省发展7个重点基地县。

    (4)木本调料类

    木本调料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经济林产品,至今仍畅销不衰,市场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品种混乱、种植分散粗放、商品化处理能力差等问题。规划期内重点发展花椒和八角2种特色木本调料类经济林。

    主攻方向:栽培品种良种化、良种区域化,积极选育特征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新品种;实现生产过程的无公害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产量和品质;强化品牌意识,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大力扶持深度加工业,提高商品附加值。

区域布局:

    ——花椒:在我国栽培广泛,太行山区、沂蒙山区、陕北高原南缘、秦巴山区、甘肃南部、川西高原东部及云贵高原为主产区。规划建设华北、西北和西南3个优势区,在四川、甘肃、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市)发展37个重点基地县。

    ——八角:在我国广西、云南、广东和福建均有种植,其中广西是主产区。规划建设西南优势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17个重点基地县。

    (5)木本药材类

    木本药材是中医药方中不可缺少的成份,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如杜仲是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和国家四大控制药材之一。随着国际社会对我国传统中药的认同和接受,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将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产品市场需求将成倍增长。规划期内重点发展杜仲、厚朴、枸杞、金银花、沙棘等5种特色木本药材经济林。

    主攻方向:加强新品种的选育,示范推广园艺化、集约化、规范化种植;推行GAP认证制度;提高木本药材产后加工处理和贮藏水平;规范市场管理,建立可追溯的信息管理平台,确保木本药材的“地道”化。

    区域布局:

    ——杜仲:在我国的23个省(区、市)均有分布,中心栽培区包括黔东北、鄂西北、湘西北、豫西南、陕南和川东北等地区。规划建设中南和西南2个优势区,在湖北、河南、四川等5个省发展7个重点基地县。

    ——厚朴: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规划在福建、江西、湖南3个省发展4个重点基地县。

    ——枸杞: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分布较多。规划在内蒙古、宁夏、青海等4个省(区)发展10个重点基地县。

    ——金银花: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起东三省,南到广东、海南,东从山东,西到喜马拉雅山均有分布。规划在河北、山东、河南、广西等6个省发展8个重点基地县。

    ——沙棘: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也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90%。规划在新疆、陕西、内蒙古等5省(区)发展11重点基地县。

    (三)重点任务

    1.培育推广优良品种

    提高良种苗木质量和供应能力,在充分发挥现有良种繁育基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林木良种基地、重点林木采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以油茶、核桃、枣、板栗、仁用杏等为主的优势特色经济林良种苗木生产基地,保障良种壮苗充足供应,全面推行品种化、良种化种植。加大优良品种选育力度,把引进新品种和培育乡土优良树种、品种相结合,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与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相结合,建设高标准,多元化的优良种质资源保存、引进、开发、试验基地,建立品种基因库和种质资源汇集圃,为研发新品种,加速品种更新换代奠定基础。

    2.建设优质高产示范基地

    按照适地适树、品种优良、栽培规范、管理到位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优势特色经济林基地。通过新建和低产低质低效林改造的方式,在优势产区,规划建设优势特色经济林基地1382万公顷,其中新建807万顷,占58.4%,低产低质低效林改造575万顷,占41.6%。为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优先建设一批国家级优质高效示范基地,选择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良适生品种,推行品种化栽培,栽植良种壮苗;在山地丘陵区重点开展整梯田、修道路,强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兴建抗旱水源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升基地水利化水平;积极推广应用土壤耕作、病虫害防治、修剪、运输等机械,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特色经济林的综合生产能力,带动经济林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3.推行标准化生产

    加快制定和完善优势特色经济林相关标准,加大标准实施和推广力度。改革技术路线,改进传统种植模式,大力推进矮化密植、网架式、棚架式等现代种植模式;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实行科学施肥,全面推行增施有机肥、生草栽培、测土平衡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强化病虫无公害防控,推行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大力推广安全间隔期用药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农药残留。加快低产、劣质、低效基地改造,推行绿色、有机栽培管理措施,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区。

    4.提升产业化水平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要求,以提高精深加工、采后分级和冷链贮运能力为重点,扶持一批类型多样、资源节约、效益良好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鼓励进园入区,推动集群发展。规划期内,大力发展大中型贮藏加工企业,力争培育一批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贮藏和加工能力分别达到总产量的35%和30%左右。树立品牌意识,加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推进力度,积极争创驰名商标、名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加强品牌的宣传和保护,提高品牌贡献能力。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冷链贮运、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和新型营销方式,扩大经纪人营销专业队伍。积极培育“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多重市场主体,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5.强化科技支撑

    有效整合科技资源,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创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构建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有效链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突破良种培育、优质丰产栽培、循环利用、现代信息、农机装备、储藏加工、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以农林业科研院、大专院校所为依托,建设一批国家级经济林研究试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深化基层林业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广泛参与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体系,重点建设和完善优势区域内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和实用人才培养,创新培训模式,重点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

    五、推进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涉及部门和行业多,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主产区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支持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加责任主体意识,切实加强领导,把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列上重要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订和实施本地区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切实抓出成效。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经济林发展中的问题。要建立责任目标考核制,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强化各级林业部门发展经济林产业的工作职能,明确专门负责的工作机构,保障工作经费,加强队伍建设。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推动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完善部门间协商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发挥好行业管理职能作用,明确专门负责的工作机构,保障工作经费,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要为加快经济林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共同推进经济林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要加大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及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林木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科技推广示范等补助政策对优势特色经济林的扶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及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把优势特色经济林基地、优势特色经济林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建设与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沙治沙以及种苗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规划区符合贫困地区条件的,应将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纳入各地扶贫规划,给予重点支持。

    推进优势特色经济林保险,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加大金融支持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力度,完善贷款贴息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以优势特色经济林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作抵押担保的贷款业务,积极鼓励探索创新业务品种,加大对家庭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对龙头企业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的有效信贷投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资本、民间投资及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措施,更好地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优势特色经济林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三)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发展

    完善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产业服务保障功能,加快构建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经济林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完善经济林统计制度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国内外市场动态、新品种、新技术、病虫害预测预报、气象预报、灾害预警及生产资料供求等信息。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推广专家热线、科技特派员等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为特色经济林产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技术和信息服务。

    支持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机构。鼓励投资人、林地经营者、种植大户、专业技术骨干、经纪人等成立专业合作社,成立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农户开展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支持经济林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会和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市场谈判、维护权益、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中介服务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协会组织、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运行机制。

    (四)加强质量监管,维护食品安全

    加大《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贯彻执行力度,重点加强国家、省(市、自治区)及主产区经济林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专业人员,配备仪器设备,尽快构建以经济林主产区为基础,协调联动、相互补充的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网络,提高质量安全检测、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能力。完善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健全经济林生产技术规范。强化源头治理,加强产地环境监管,规范生产投入品使用,控制污染源,确保实现安全、洁净生产。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推进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提高经济林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提高公众质量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

    (五)积极宣传引导,营造发展环境

    要大力宣传发展经济林对强农富民,改善生态,惠及民生,保持稳定、维护国家生态和粮油安全方面的重大作用和战略意义。认真总结发展经济林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宣传经济林产业发展成就,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经济林发展的良好氛围。正确引导经济林产品在改善膳食结构,促进居民身体健康方面的作用,积极倡导健康绿色生活消费理念。

    充分发挥经济林集森林生态景观、赏花采摘、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优势,创新以经济林为主体的多元化、立体化、多用途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事体验等相关产业,进一步拓宽经济林生态文化功能。支持举办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和特色节会活动,促进产销对接,拓展市场,提高知名度。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各种欺诈行为,创造公平有序的生产经营环境,切实保护农民、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优势特色经济林又好又快发展。


分享到:
贵州华裕旭舟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QQ:48448778 手机号码:18271695393 联系邮箱:48448778@qq.com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果园双子塔东塔59楼